6月22日是夏至,在民间,夏至是重要节日,称为“夏至节”,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夏至过后,凉风拂面的日子就要远去了,即使再下雨,也会带着几分暑气,预示着伏天不远了。
“夏至三庚数头伏”,说的就是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因此,夏至是炎夏的开始,此时人们身体机能开始下降,身体抵抗力也变弱,容易中暑或感冒。此外,病菌易感性增强,还容易食物中毒,患上急性肠胃炎、急性胰腺炎和细菌性痢疾等肠胃疾病。因此夏至时节,要特别注意饮食,多吃苦味食物,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
夏至的食俗丰富多彩。在江南地区,夏至要吃“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蒜苗,树三鲜是樱桃、枇杷和杏子,水三鲜是鳝鱼、鲥鱼和黄鱼。夏至还要“吃面”,夏至时节,新麦登场,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食疗专家介绍,食用荞麦制作的面食有消积化滞、清热解毒的功效,冷荞麦面非常适合夏至这个时候食用。
到了夏至,各家各户就要开始准备一些防暑药了。金银花、菊花、荷叶、仁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避瘟散等防暑药宜常备身边,预防中暑,安全度夏。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吴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