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湖”治理今朝路

2014-12-18 15:49:36 来源:云南日报
打印文章  

转变观念

创新政绩评价体系

“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今年,玉溪市转变观念,引入绿色GDP理念,创新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实施沿湖四县生态建设目标任务考核办法,降低GDP考核权重,调升生态建设考核权重,使沿湖四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湖泊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上来。

“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玉溪市委书记罗应光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未来的长远大计。玉溪市要以对人民群众、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为目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玉溪市市长饶南湖告诉记者,绿色GDP改变了过去“唯GDP至上”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而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评价体系,把单纯的强制性环境约束指标转变为有效衡量生态文明发展的考核标准,为玉溪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新路。

采访中,记者看到“三湖”沿岸正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河道清澈见底,湖畔鲜花盛开,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环境成为美丽玉溪的又一张靓丽名片。通过推进“三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项目,加快实施省政府抚仙湖工作会议确定的“15530”工程,通过建设湖滨生态带、促进通海、江川、澄江、华宁沿湖4县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以及制定沿湖4县生态建设目标任务考核办法等措施,抚澄河、九溪河等16条河道整治效果显著,抚仙湖、星云湖湖滨带生态湿地恢复。

此外,国家环保部同意将抚仙湖纳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水利部已将玉溪列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抚仙湖通过立项顺利进入国家重点支持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获得国家4.5亿元资金支持。

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沿湖老百姓喜上眉梢。种植核桃受益的村民杨紫锐说,政府优化“三湖”坝区农产品种植结构,在严禁新增规模化养殖、逐步取缔存量规模养殖的同时,带动我们发展蓝莓、荷藕、绿化苗木等生态农业,让老百姓既有收益,又减少了高污染品种种植面积。

攻坚克难

治理之路久久为功

众所周知,污染容易治理难。实际上,“四退三还”、农村废水净化资源循环利用等突破性举措的落地,使玉溪市“三湖”保护治理远远超出了湖面范畴,事关玉溪乃至滇中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综合治理。对此,玉溪还启动了与中科院南京湖泊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共建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工作。搭建了“三湖”投融资平台,玉溪市抚仙湖保护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累计实现货币融资18.23亿元、项目融资33.96亿元。启动“三湖”“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确定工作目标。

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在近期省政府九湖督导组调研玉溪汇报中,玉溪市副市长孙云鹏表示,按照玉溪市“三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项目实施情况,截至目前时间已经过去五分之四,完工项目滞后时间进度达25个百分点,确保“三湖”“十二五”规划项目全面完工的资金缺口仍然高达24.8亿元,导致规划项目实施进展不够理想。

“三湖”治理的“十二五”规划项目落到实处,靠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如里山工业园区废弃菜叶资源化利用项目、玉溪市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星云湖补水工程等项目已落实,但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云南省林业厅技能开发站澄江培训中心、云南省抚仙湖交通培训中心、浅水湾假日酒店等12家中央和省属企事业单位,涉及土地面积387.59亩、建(构)筑物总面积62339.99平方米,受资金、安置用地指标等限制,退人退房退出工作推进困难。同时,由于玉溪市抚投公司体制机制不顺,“星投”、“杞投”资金仍未正常运作起来,融资渠道越来越窄。持续加强星云湖、杞麓湖流域治理依然是玉溪市一项长期、艰巨的重要工作。

从11月1日起施行的《玉溪市抚仙湖保护管理实施办法》是对《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补充和细化,将为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和全方位开展抚仙湖保护管理工作,特别是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供更严实的制度保障。从2015年1月起,将根据《关于抚仙湖近面山禁止放牧和径流区控制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的工作方案》,在抚仙湖保护区内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禁牧区”。

当前,“三湖”保护治理形势依然严峻。抚仙湖水质下降趋势仍然未得到根本扭转,星云湖、杞麓湖水质目前仍为劣V类、指标还不稳定,距离“十二五”规划的水质目标还有差距。“三湖”治理之路,依然还需要再加油。(完)(记者余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家人为16岁少年买16块广告牌庆生

北京:中国车模国际交流赛